4月26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和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办,我校和苏州芯产教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度集成电路人才储备基地第五批参建单位及专家遴选工作会”和“全国职业本科集成电路技术类专业教材编写推进会”在我校成功举行。会议聚焦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吸引了行业协会领导、高校专家和企业代表等众多专业人士参与。会议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秦舒主持。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于燮康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对国家科技竞争力和产业安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面临高端人才短缺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挑战,人才培养是破解困境的关键。他高度评价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认为此次会议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我校党委书记谢永华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传承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教理念,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面对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的新形势,学校于2024年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积极探索“技术技能并重、产学研用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他强调,学校将全力支持集成电路人才储备基地建设,通过整合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资源,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作为评审专家组组长,肯定了人才储备基地在解决产业人才短缺问题上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产教融合、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对第五批参建单位和专家的加入表示欢迎,认为新成员将为基地注入新的活力。他表示,本次评审采用“分组双人表决制”与组长公审结合的方式,确保公平公正。经过两轮审议,最终确定新一批参建单位及专家名单,结果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人才储备基地主任陆瑛介绍了基地的发展情况。她重点阐述了基地自2021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她表示,未来基地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会议举行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融合创新发展产业联盟—集成电路人才储备基地的揭牌仪式。该基地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高地。
教材编写推进会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职教分社副社长赵红梅、电气策划部副主任高亚云主持。会议围绕《集成电路导论》以及《FPGA应用与开发》等8本职业本科教材展开讨论,专家从产业需求、教学实践等角度提出修订建议,推动教材内容与前沿技术紧密衔接。
本次会议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圆满落幕。会议不仅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人才储备基地注入了新力量,也为职业本科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各方表示将继续携手,共同书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会议场景
秦舒主持
于燮康讲话
谢永华致辞
揭牌仪式
供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图/刘玉玉文/刘玉玉编辑/张悦校对/审核/杨燕、张庆海